本文天功測控小編收集了無損檢測行業的一些基礎知識,對于無損檢測行業的新手,工作上具有一定的輔助意義。該文主要闡述了無損檢測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措施。
1、現場無損檢測過程中易出現的危險源及解決措施
(1)因為射線檢測是對人體傷害最大的一種檢測方法,不僅是對自己,對他人也是同樣,所以在現場檢測前必須對檢測人員進行安全培訓。
(2) 現場檢測人員必須佩戴個人劑量儀,同時要有相應的警戒燈、警戒線、警示牌,這是對現場管理必須的一部分。
(3)檢測前,現場操作人員對無關人員進行清場,圍好警戒線,在醒目和必要的位置放置警示牌和警戒燈。
(4)如果在管道檢測中使用γ源,在收源后,必須用儀器檢測確定源是否已經安全收回,并保證有安全的保護措施。現在γ源已經很少在管道建設中使用。
2、底片上各種偽缺陷影像的識別及解決措施
合格的射線底片是焊縫質量評定的重要依據,底片上一般出現影響評定結果的偽缺陷有劃痕、擦傷、指紋、壓痕、水跡等。如有以上偽影,底片必須重照。
3、檢測設備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
(1)由于暗盒、增感屏被污染損壞,造成膠片產生偽缺陷、漏光。每次制作暗盒時要檢查是否損壞、漏光,及時更換、清理。
(2)像質計、鉛字碼各種標記擺放不全。射線透照參數選定不準確,造成曝光不準確而影響透照質量。通過嚴格執行射線透照工藝卡來加以避免。
(3)由于散射線屏蔽未達到要求而影響透照質量。應嚴格執行有關規定進行散射線的屏蔽。
(4)管道焊縫透照次數未達到標準要求而造成漏檢。檢驗時應嚴格按規定進行透照次數選擇。
(5)檢測過程中,由于操作人員的操作不當,射線機位置對的不準,造成陰陽片和根焊偏移,底片缺陷被掩蓋和未發現。加強現場操作人員的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。
(6)在超聲波探傷前,對外觀進行檢查,清除焊接表面的飛濺、沫屑、油垢及其他雜質。使工件表面應平整,便于超聲波探頭進行掃查。
(7)實際繪制距離-波幅曲線時,基準波高通常選擇為熒光屏滿刻度的60%~80%。因為曲線位置太高或太低,將超出儀器的線性動態范圍,檢測的線性變差,對缺陷的定性、定量帶來很大的不確定度。這種情況實際上是降低了檢測靈敏度。且波幅過低時,探頭掃查過程中的回波動態變化不易觀察到,容易導致缺陷漏檢。
(8)焊縫射線檢測時機的選擇,一-般焊口在焊接后24h進行射線檢測,特殊焊口(溝下連頭,試壓后連頭)應在焊接后48h進行射線超聲波雙百檢測,割除焊口應在焊后72h進行射線和超聲波雙百檢測,目的是最大化防止延遲裂紋的產生。對于業主和監理提出特殊焊口,應用清晰度高的膠片(AGFA-C4)或者富士(X80) 進行檢測,發現更微小的缺陷,保證工程質量。
4、暗室處理產生的問題及解決措施
(1)底片有藥膜脫落顯示時,首先及時替換破損的暗盒和增感屏。
(2) 顯影失效:曝光條件正常,底片發灰。
(3)定不透:不干燥或發粘或發黃,可見光下可以二次定影或更換藥液。
(4)底片上有規律的橫向條狀臟藥劑斑,膠輥未清洗和浸泡,定影失效,水槽側孔高需削低,造成膠輥間隙增大。水洗槽內水的高度要夠,減小排孔流量。膠輥間隙不勻,膠輥需要更換;
(5) 底片劃傷:裁、裝、洗片要注意,暗合不能存沙礫。洗片前后應走導向片,保持前后受力平衡,避免突然卸載,造成底片劃傷。
5、底片的觀察及評定產生的問題及解決措施
(1)黑度。對x射線透照膠片黑度范圍為1.5~3.5,y射線透照膠片黑度范圍是1.8~3.5,焊縫最佳范圍在2. 0~3.0之間。根據不同的標準,選擇合適的黑度范圍,這樣可以減少對缺陷和缺欠的判定,避免漏評。不是底片黑度大了底片就是廢片,黑度大可檢查微小的缺欠,但觀片燈應滿足亮度要求。
(2) 靈敏度。根據透照厚度及相關標準決定底片上必須顯示的象質指數,鋼絲影象至少能清晰顯示10mm長。同時應該做焊縫內外象質指數靈敏度試驗,選用合適的曝光參數,看內外鋼絲對比是否達到標準要求的指數。
(3) 底片上應標記齊全,擺放位置正確,且不掩蓋被檢區域影象。如發現焊縫有內凹時,如果黑度大,焊口重照,放槽型像制劑,檢查內凹是否符合標準要求。
(4)在包含焊縫及熱影響區的有效評定區內,不應有因膠片處理不當而產生的偽缺陷和其它妨礙底片評定的缺陷。
(5) 評片室內的光線應暗淡,室內照明用光不能在底片表面產生反射而影響評片評片室內應整潔,安靜。
(6) 觀片燈的亮度應可調,并配有遮光板,最大亮度不小于100 000cd/m2,經照射后的底片亮度應不小于30cd/m2。
(7)評定完畢及時出具檢驗報告,并整理檢驗資料,歸檔保存。
(8) 底片評定中發生誤評、漏評。在評片過程中要嚴格執行底片評定審核制度,以盡量減少誤評、漏評。
(9) 評定為不合格焊口時應及時出具返修單,按返修工作程序返修直至焊口合格。
(10) 底片,上覆蓋物的影響:金屬飛濺直徑在2mm 以下,不影響評定的可以不返修。
(11)底片焊縫T字縫處出現了屬于制造廠焊接的大氣孔和未焊透等缺陷,雖然不屬于施工單位焊接過程中產生的缺陷,但超出本工程標準的規定,聯系業主或專業監理裁定。
(12) 評定底片之前,了解焊接工藝和焊接方法,有助于辨別缺陷產生的原因。
(13) 評定過程中,發現羅紋逢重合或小于規范要求的距離時,反映給監理,有必要時割口重焊。
(14) 評定中發現修補處存在缺陷時,經監理確認后,應按一次返修不合格處理。西氣東輸二線泄漏的幾處焊口,都是因為修補后產生的合格缺欠造成的。
6、結語
在今后的施工中嚴格執行各項技術標準和檢測規范,以嚴謹的態度、先進的技術和優質的服務,為將工程建設成為優質工程、放心工程、滿意工程,做出自己的貢獻。